起名知识

时代潮流下的的名字

国文化的很少排他性,极富吸受性,也可从名字上表现无余。很多士大夫的命名命字命号,往往名字是取义于儒家的,号则向往于道家释家,从名与字看,是表现其玉堂金马的簪缨门第的,从号看则忽为清虚道人,忽为色空和尚,仙佛圣贤,一锅共煮,我们是只见其谐和而不觉其抵触的。故自诸子争鸣到儒家独尊,到与印度思想混血,与百家思想杂揉,一直都是各种思想共存着,进而混合着。所以,信佛的政治家大可用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;信道的政治家也大可用法家的严酷来达致道家的无为;很多儒家的良相如诸葛亮、王安石、张居正,都是以儒家的精神、法家的手段双管齐下而搞出一番事业的。欧风东渐,在清末民初,中学为体、西学为用之说又甚嚣尘上。这种趋势,暂不批评其得失,用来说明中国文化的很少排他性,极富吸受性,是最恰当的。因为有这些特别的因素,中国人名也取义多方,不仅在整个社会中取义多方的名字共存荣;在一个人的若干名字中也取义多方而相行不悖。也因为这样,好多名字虽都给思潮的浪花濺湿,而水点斑驳,难觅潮流的痕迹了。

时代潮流下的的名字-第1张

相关文章

    http://www.ihuanteng.com/qm/